烦忧(作者: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提起戴望舒,或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雨巷》之妙,而我独不以为然。以我观之,此诗远胜《雨巷》。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上看,《雨巷》整篇累砌了一大堆空洞且表现乏力的形容词,说是象征派,其实所象征的意象极弱,表达的情感也苍白。而这首小诗,意象空灵,极富韵味,可与“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相媲美。《雨巷》似路边桉树,秀而不实,《烦忧》如山间小花,香远益清。
我上初中时读了背了这首诗,如今人老情淡,又加上笙歌日盛,尘事扰扰,我还是那个我,心却不是那颗心。此刻,重读这诗,伤感不已,当年深藏于心的,竟然变得如此陌生,真道是初心难守。
戴还有一首小诗也深得唐绝神韵,一并读之: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此诗初看平淡,细品始见真情,简直是“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现代版。
写诗,需要情感,更需要经历,读诗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