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是去年底的一天,我和同事采访回来,开着车接近红绿灯时,远远地看见一约五六十岁的男子站在机动车道上不断地摸着自己的大腿,身边是一倒地的自行车,车后座有一大包东西。当时我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下去帮他。只听同事说:XX,怎么骑到机动车道上。我开着车迟疑地绕过他,停到红绿灯前。几秒后,绿灯亮,我开车前行,从后视镜里看到,有个女生站在老人身边,自行车子已立了起来。我庆幸终究有人帮了他,却自责自己冷漠地路过。
这事就和《堪萨斯》小说的情节一样。小说中,男孩遇到危机时,所做的选择并没有错,却影响了他的一生。为什么?
我刚上班的那几年,住在单位的宿舍。宿舍在二层,原本是堆放着杂物的,一层是配电房。有一次下午下班,天上飘着小雨,回宿舍时,见到一层屋檐下有个约50岁左右的妇女,她身边放着一担用麻袋装着的什么东西。我经过她身边时,看到她的目光里流露出求助、抑或是偷窥的表情。我很害怕,跑上楼关上门。在宿舍里我一直想像着她的目光。小时候,村里有一个总是挑着破烂的“疯子”,扁担两头挂满各式破布和麻袋,中间挂了个塑料娃娃。他一见到小孩子,就会笑嘻嘻把娃娃捏得“咿咿呀呀”直响,那时我远远地见到他就会害怕地跑回家。然而屋檐下的女人又或许只需要一把伞。反反复得中,我忍不住开门下去看了下,她已经不在了,雨依旧淅沥沥地下着。20多年过去了,我终不知道她是怎么了,而她却一直在我的眼前。
《堪萨斯》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面临抉择时内心的阴暗。
大多数,人们照镜子,是为了满足完美的自我,若是窥到了阴暗面,就把镜子摔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