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旧事

学习,领悟

谁记今日是何日
作者:XX0594时间:2023-8-14
江河东流,谁记得哪滴水何时融入?日子过隙,谁记得哪一天何事发生?纵然如此,一定有一条鱼,会记得有一朵浪花,曾经是因它而开放;一定有一个人,会记着一个日子,永远是开在心底的一朵心事。
今天是农历六月廿八,在万物逆旅的时光中,这一天如江河里的一滴水般不起眼。但对于母亲,对于我,却是一般常开不败的花。
对于母亲来说,这朵花自1937年开始就消然破土而出,萌芽生长,渐次开放。这朵花开放了75年后,于2011年凋零在一个暮春的清晨。
曾经这花清香扑鼻、芬芳动人,而我却没多大印象。2011年的3月12日,花儿凋谢如有花影,却时时萦绕在的眼前心中。造化呀,就是如此愚弄人。
前天周末,我们回到老家。此时正是龙眼满枝时节,老家后园里的那棵龙眼,果实累累,压弯了枝桠,整棵树仿佛是不堪都负似的老人似的驼着背。看到这树,我就想起了母亲。
老家的后园,本来有三棵龙眼树,自我小时候就有了。当年我没有在意,甚至在长果实的时候,我也没印象过。我前半生徒行负笈,后半生就是江湖营营,都是漂泊在外,家里的龙眼树似乎都已遗忘了。
只是在那一年,母亲花即落之时,三棵龙眼树再次显现。
母亲病重,交代了一些事。她说,那三棵龙眼树,你们兄弟三人,一人一棵吧!
短短的一句话,几个字,让我潸然泪下。
漂泊只为稻梁谋,无奈与母亲聚少离多。每年回家,都只是在“长假”之时,母亲说我把家当作“旅社”了。我当时只觉得好笑,笑母亲没见过世面,如今社会孩子不都是要“出社会”吗?也笑母亲“土土”的一个乡下人也会说出这么文雅的比喻,差一点就跟李白的“万物之逆旅”有的一比。一笑而过之后,又仿佛觉得母亲言外之间,是疏远了我。但真正跟母亲陌生的是我自己。我在外久居了,对家乡真的是淡了。那年我在城里要买房子,钱不够想把老宅卖了。母亲声声劝我:阿棋,听我一句话,自家的古厝是卖不得的呀!在现实的困厄与母亲的苦心之间,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听从了母亲的话。如果当年硬是把古厝卖了,我现在就是秋风孤雁无处栖了。城里的房子只是蒙鸠的巢,待到叶落归根时,终究这巢是靠不住的,只有老家的古厝,才是身之所归处。现在虽然身是浮萍,但仍有所系,想着残风暮雨之后有个归宿,心里暖暖满是母亲的身影。
这龙眼树也同古厝一样。我们三个兄弟,父母便给栽了三棵,很明白的是兄弟每人一棵。父母在的时候,我们兄弟仨是一家人,各自相忘于江湖。后来母亲、父亲先后离世。在父亲离世的那一天,恩怨起萧蔷。我无地自容,守着父亲,强忍泪水和羞恶。“如果不处理清楚,这事就不管了……”亲兄弟说的“这事”指的是父亲的丧事。村里的长者来了,我说,龙眼树我不要了……那时候,我说这话并不是显得大方,反倒是可耻,想着我的退让可以少丢人现眼点。事情过去多年,想起这事,我依然是深深的抬不起头。这件我也从未跟别人提起,今天我只对母亲说。要是父母有知,不知会如何看待自己了儿子们。
说这龙眼树跟古厝一样,是因为两者我都曾起放弃的念头。不同的是,前者听不到没有母亲的话,无法评判我选择的对错。母亲或许会说我的选择是不对的,祖上留下的东西岂能轻易放弃。这真的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当时不放弃,难道其情况会超过我购房无钱的困厄?一棵龙眼树,能有什么价值,一年一产,还有大小年,我花十块钱会买多少龙眼,让自己吃个饱。但我放弃的是父母对我情感的寄托。现在回家,空有古厝,不见父母,心无所依,情无所寄,寂寥空荡。而如果母亲也要我放弃的话,那我会因为听从母亲的话而一生无悔!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我想只有我和母亲才会记得。母亲离开我已经有4529天的,很多的话不说也罢,只是这件事,希望母亲有朝一日为我指明。
0
下篇:水龙吟·杨花——用章质夫苏...
您的留言是我初心不改的情感之源!>

暂时没有评论
 访问量:508283
任何第三方若要引用、转摘本站信息,均需征得本站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侵权。本站信息为个人观点,若因引用本站信息而产生的任何情况,均与本站无关。Email:linmutou@163.com
闽ICP备14017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