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旧事

学习,领悟

一碗锅边
作者:xx0594时间:2017-10-20
2010前的年底,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经过了手术,母亲渐渐康复。我伺候在她身边,有了更多的陪伴时间,母子的话也多了起来。我问她要吃什么,她只要些稀饭、青菜之类家常便饭。这也难怪,母亲住在农村,年轻时田地劳作,操作家庭,没条件吃上鱼肉。后来,儿女长大,条件好了,母亲却老了,吃不惯鱼肉,老说那荤味闻了就吃不下。
有一天,我又问母亲要吃什么,她说道:“锅边,我想吃锅边!”
母亲的话,一下子让我回到了过去。
小时候,我们农村一年四季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田地里收成的。春夏秋冬,瓜果蔬菜、稻麦豆薯,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收成,我们的食谱也依此而变化。一年中,总会都连续一两个月吃的都是以水稻、小麦或者蕃薯为主食,吃得我们都天天皱眉头了。可是也没办法,田地上收成的东西,诸如稻谷、小麦、蕃薯等往往会堆在屋角一大堆,只是卖不出去,家里也没钱来改善伙食。有时候我们也会提出“又是面条”、“又是蕃薯汤”之类的小抗议。抗议很弱,但多了有时也会有效,父母就会把一种食物变出许多的花样,来丰富我们的三餐。小麦,会有面条、面筋、麦塔、麦老鼠等,蕃薯,会有蕃薯块、蕃薯条、蕃薯糊等。在这么天然的美食中,我们最爱的就是锅边。
锅边是在水稻收成时才有的美食。先把米用水浸泡软化,之后磨成米浆,米浆里加上一点葱花,薄薄地浇一层在热锅上煎,“嗞嗞嗞”地一下子就熟了。煎熟的锅边似一张蛋卷,透明而清脆,香味四溢,引得我们忍不住地撕一角先吃为快。锅边全都煎好后,再和些水、菜及调味品一煮,就是一顿锅边饭了。每当这时,我们孩子们就会喜笑颜开,个个小肚子鼓鼓的,宛如过节一般快乐。
做锅边是要花些时间了,父母下地种田忙,很少有时间做锅边。因此虽然原料都无需花钱,但能吃上锅边的机会其实很少。后来,我们离开了农村,吃上锅边的机会就更少了,即使偶到在路边会吃到锅边,那情景、那味道也无一丝儿时的回忆了。
听说母亲要吃锅边,我就开始在城市里寻找了。进出了一家又一家,打听了一人又一人,还是买不到。有人告诉我,在哪一条街的哪一家有专门买锅边的。我不熟悉环境,又担心母亲一人在医院,没有买就回去了。母亲见我空手回来,没说什么,仍然笑着说,那就稀饭配些青菜吧。我当时也没觉得什么,就又出去买了些稀饭回来。
几天后,母亲康复出院回家了,我也照样上班去了。过年后,母亲的病情复发了。我赶回家,见到母亲脸色蜡黄,情况甚于住院之时。此后,母亲健康每况愈下,情势一天比一天严重。兄弟姐妹也都来了,围在她身边,也问她要吃什么,她有时说草莓,有时说橄榄,我们都一一买回来。她往往吃了几口就都吐出来。我问她要不要吃锅边,她说,想吃,可吃不下。母亲得的病,吃什么就吐什么。这时候,我是多少后悔当时没有去买那一碗锅边,那怕是路再远再偏。
二月初八晚上,我陪在母亲的身边。母亲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我知道,这是母亲最后的时光,时间迷迷糊糊地流逝着,初九凌晨母亲安详地走了,也留给我一碗永远煮不熟的锅边。
0
下篇:创城快乐小插曲
您的留言是我初心不改的情感之源!>

暂时没有评论
 访问量:508120
任何第三方若要引用、转摘本站信息,均需征得本站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侵权。本站信息为个人观点,若因引用本站信息而产生的任何情况,均与本站无关。Email:linmutou@163.com
闽ICP备14017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