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渐渐临近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如春草一般,渐长渐浓。今年的清明,我好想给父亲做一碗可口的莆仙线面,以弥补多年来的一个缺憾。
“这是我做的线面,您尝一下,看看我的手艺跟您相比怎么样。”
三年前的一天,老婆不在家,父亲、女儿和我的午餐便落在我身上了。我打开冰箱,里面鸡蛋、香茹等等东西塞得满满的。我的厨艺很差,看得头都大了,关上了冰箱,从食柜里挑了一扎线面,决定做一顿最简单的午餐。当时外卖不甚流行,要不然我就不用这么头疼了。
父亲接过线面,面无表情地看了我一下,拿起筷子就吃。
给父亲端过去后,我和女儿也开始吃了,我自己觉得不错。女儿吃着吃着,小心翼翼地说道:“您不觉得有点咸吗?”
我这才发现确实有点咸且涩。记得我小时候煮了一次线面,咸得无法入口,母亲告诉我,煮线面要多烧些水才能冲淡线面的咸味。可惜时间过去得太久了,做的时候就忘记了。
我讪讪地答道:“嗯,有点咸,等下配一些开水。”
我忽然感觉到什么,就问父亲:“老爸,好吃吗?”
父亲抬起头看了我一下,没有回答,又继续吃着。
父亲80多岁了,在我家已经有几年了,自从得了老年痴呆后,言语有点不畅,平时只会说些一两个单词的短语。此时他没有答话,我隐约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就说道:“可能有点咸,您先吃着,等下再喝些开水。”
我让他吃,而他居然不吃了。他抬起头,放下筷子,把碗推开。我一看,里面还有大半碗的线面。我见状,又把碗推过去,说:“不吃了?等下肚子会饿的。”他嘟囔道:“不吃”,说完就像小孩似的,用手去擦嘴巴。我赶紧一手拉住他的手,另一手抽了张餐巾纸帮他擦。看来他是真的不吃了。
父亲一定是没吃饱。父亲胃口好,食量也固定,不管是稀饭干饭,还是其他好吃的,每顿都是一碗。今天只吃半碗,一定是他确实吃不下去了而宁愿挨饿。
这是父亲在我家8年唯一只吃半碗饭的一次。我惭愧,没能传承好父亲的厨艺,没能给父亲做一次可口的午餐,更愧对他当年在贫困年代为我们所做的好菜。
父亲的厨艺是村里有名的,不要说我们家逢年过节的各式菜肴,都是他一手操办的,就是村里其他人家有办酒宴,也往往会请父亲过去掌勺。父亲最厉害的就是能利用简单原料做出各种花色的佳肴。当年家里穷,那些香菇、干贝、金针菇等是上等的奢侈品,从来没见过,就连自家的鸡蛋、花生也都拿到市场上去换钱以补贴家用,留为自家用的很少,但这依然没有难住父亲做一碗好面。他只要把线面从滚水捞起来后,加一些调料,和一点猪油,外加几片自家的青菜,就是香喷喷的美味,不亚于今天的各式大餐,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父亲让我们在贫困年代里过上富裕的生活。
后来,父亲老了,不再为我们做饭了,而那种美味却一直萦绕在我每天的餐桌上。
面对着这半碗线面,我心里很难过。父亲,您的儿子在富裕的年代里却让您过着贫困的生活!半碗线面,满满是我的遗憾!
更遗憾的是,今年的清明无法上坟祭扫了。上周六我想提前上山去看望父亲和母亲,行到山脚下被劝回。淅淅沥沥的春雨,模糊了我的视线,明年,我会做一碗线面,上面满是青菜香菇鸡蛋,让您好好品尝一下,您一定可以享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