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很小气。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家里很穷,孩子又多,长年累月,家里除了三餐外,就没有什么零食过。餐桌上的食物大部都是自家出产,餐桌的颜色随着季节而规律地变换着。六月稻谷成熟,我们吃白米饭,餐桌是白色的,八月小麦收成,我们吃面食,餐桌变成了淡黄色。一年的主色调就是两种颜色,期间还杂以地瓜色、青菜色。别人家经常用大米小麦去换鱼肉等等的美食,母亲很小气,坚决不肯。她说,用十天的口粮换一顿的馋嘴,那剩下的九天怎么办?
母亲出生于贫困家庭,少时吃不饱穿不暖,缺衣少食伴随了她前半生的记忆,这也养成了她弊帚自珍、近水惜水的习惯。一件衣服,她缝缝补补一穿就是几年;下田种地,人家有点心,她即使干到大中午,也舍不得让家人给她煮点心,宁愿空着肚子。晚年和她聊天谈起这事时,她说道:“当时自己俭得要命,看别人吃点心,心想要是能尝一口汤,力气会长十倍。”母亲的“小气”饱含着多少的辛酸和无奈!
我们一家全靠母亲的“小气”持家。记得有一年“七月半”,家里买了约半斤肉作祭品。“七月半”是农村的大节日,那天我跟母亲一起祠堂去祭拜祖先。祭拜之后,我望着碟子里的肉食,禁不住地夹了一块住嘴里送。本以为是美食,想不到却是咸食,那咸味得泡一碗开水才可化得开。我皱着眉头,品尝得津津有味。母亲见了,轻轻地打了一下我的手说,拜拜的食物要回家洗手后才可以吃。一回家我立刻就去洗手,想再尝块咸美食,却发现母亲已经把这美食用一个篮子装着,高高地挂在横梁上了。我心里暗乐,幸亏刚才夹了一块。母亲给每人每餐定量两块,谁要是一下子全吃光了,那剩下的你自己就干吃饭了。而两块肉能撑一顿饭,主要是因为菜够咸。而这咸,在那没有冰箱的年代也可以让菜保持好几天而不坏。分了之后,母亲又把这美食高高挂起。她说,家里小猫呀小狗呀,很调皮,会来偷食。我很奇怪,问道,家里都没养猫养狗,怎么会偷吃呢?母亲摸着我的头说,这小猫小狗呀,经常会在眼前背后出现,你没看见吗?我一头雾水,后来才明白,原来我们几个孩子就是爱偷食的小猫小狗。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母亲小气,有时难免会让嗷嗷待哺的小猫小狗暗生怨气。母亲说,人要“勤勤做俭俭吃”、“睛天顾雨天”,这样才能“吃丰丰”(富裕有余),不要学阿隼,不顾后,有米吃一天,没米嘴空空。阿隼是我家的邻居,常在我家门前坐,收成时碗里干饭配带鱼,引得我们口水直流。
母亲凭借着“小气”,在贫困的年代,让我们的家庭年年成为生产队里的“明星”!这是一张1980年生产队的统计帐单,我家以实余184.26元的业绩成为全生产队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人家。184.26,这不是简单的数字,一个主要劳动力劳作整整一个上午,所能剩下的往往只有0.5。当时我家孩子都未成年,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这184.26是他们经历多少起早贪黑、烈日暴雨之后省吃俭用的结果。
母亲的“小气”虽不能让我们品尝到大鱼大肉,但一家人可以粗茶淡饭衣食无忧。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阿隼两手空空坐着,母亲就会给他一罐米两个蕃薯什么的。时光荏苒,我如今当家,早已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了,但依旧秉承着母亲的“小气”。前一天办公室同事在聊天,说周末下馆子,哪家贵哪家便宜,我说某处的一家好吃又便宜。同事笑着说:“X棋说便宜一定是真便宜。”我一下子想起了母亲,一定是她的“小气”全无遗漏地传给了我。我很少买东西,要网购一个什么东西,没看够十几次、没经过一两周是决定不下来的。有时要是放不下面子多买了一瓶饮料或一个水果,会在心里算计了好几天。我自己明白,这小气并不是因为多花了点钱生活就受到了影响,也不是想成为什么“明星”,它只是一种“勤勤做俭俭吃”生活方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