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旧事

学习,领悟

过尽千帆皆不是
作者:admin时间:2015-9-22
一觉醒来,女儿就上了初三。要晚自修了。
晚自修时间从6:30到9:15。从家学校,约有15分钟的自行车程。我问她,晚自修后要不要过去接。她说:路灯朗朗的,不用啦。一副新奇的模样。
新事物都会有新鲜感,就由着她了。
一两天之后,倒是自己感觉有点失落了。9点过后,我起身出去转转,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事,就当是晚上散步了。
来到街道那个她回来必经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处,就在那里来回地散步了。说是散步,眼睛却只盯着路上的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每当绿灯时,总是于昏暗的灯光下细细辨认。一波又一波的车辆和行人来复去,总是不见那个骑车瘦小的身影。时间仿佛停滞了,拿起手机一看,9:20,怎么才过了几分钟了呢。有熟悉的人经过,问我在干吗。我笑着说,没什么,走一走。心里却虚虚的,像是考砸的学生见了老师一样。再有熟人,我就远远地躲着了。
红绿灯依旧有规律的交替着,行人也匆匆地来去,依旧不见小身影。会不会绕道而行呢?不会,这条路最便捷了,可以说是必经的,她也不会傻到舍近求远。我又看了下时间,9:33,怎么会这么久呀?是不是从我眼底下溜过去了。我确信不会。前面有人骑车过来,是不是她?近了,再近了,不是,真不是啦。我若无其事散着步,眼睛还望着同一前方。
不经意间,我转身往家的方向,却看到熟悉的自行车上那熟悉的身影,一种怜悯、一种放心出现又平静。怎么就从我眼底下过去了呢——但那肯定是她了。她没见到我,依旧前行。我也不叫她,其实我并非有意等她的,只是在后面加快了脚步。
在楼下,我们相会了。她感到奇怪,之后就恍然大悟了:“哦,我明白了,你是出来扔垃圾的。”我乐了,问她说,你不是从新涵街回来的吧。她说:“我跟同学从工业路一起走的。”我接过她的书包,同她一道上楼了。
20多年前,我也是初三。学校离家远,没自行车,步行回来一趟至少要半小时以上,要趟过一条溪,穿过田间小路。所以少回家,往往只在周三晚上、周六白天回来。周三晚回来拿菜和米,要在晚自修后才可以回家。那时候断是没钱在校买东西的,一切都是家里自给。
有个晚上我回家。路上跌跌撞撞,一个人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回到那熟悉的村口了。在一棵大龙眼树下,我忽然见到两个熟悉的身影在那里,那分明的爸爸和妈妈。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和星星,但我依旧一眼认出,就是父母。只记得当时我只是很意外地问说:你们这么晚了还在这干什么呀。他们只笑了笑,说道,没什么,在这边走走。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要在那里了——那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守候与牵挂。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想像,那个黑暗的晚上,他们在凝望远方多久,错把多少人当作自己儿子,经历了多少回希望后的失望,尴尬地敷衍了多少村人的问话……“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守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喜悦。这种守候与喜悦的领悟终需用很长的时间。
lmq 2015-09-25
0
下篇:镜像理论视阈下台湾青春偶像...
您的留言是我初心不改的情感之源!>

暂时没有评论
 访问量:508089
任何第三方若要引用、转摘本站信息,均需征得本站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侵权。本站信息为个人观点,若因引用本站信息而产生的任何情况,均与本站无关。Email:linmutou@163.com
闽ICP备14017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