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娴领悟旧事
XX0594.com领悟何曾悟,旧事如天远。
领悟何曾悟,旧事如天远。
在农村长大的一代莆仙人,对民谣并不陌生。小时候,搬几把凳子,一家人坐在庭院里,或坐或躺,仰观星空。听着母亲重复无数遍那遥远星空里的传说和乡音浓浓的民谣,在大蒲扇的徐徐清风中甜然入眠。莆仙民谣,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莆仙人成长。只是这些民谣已经逐渐远去,现收集整理于此,将陆续发布。
天乌乌,“呗”落雨,阿公举锄头(田边)去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条”一尾“哄扭古”,阿公“呗”煮咸,“阿麻”“呗”煮“姐”,两个厮拍弄破鼎、弄破鼎。
【注】这首恐怕是咱莆田流行最广的一首民谣了。
“呗”:要,将要。“掘条”:掘到。“哄扭古”:鳝,莆田有些地方称之为“田雀”。“阿麻”,阿婆,与阿公相对。“姐”:淡。“厮拍”:厮打。
天乌乌,“呗”落雨,海龙王,“呗讨补”,龟吹笙,鳖拍鼓,水鸡“缸”轿目凸凸,“草蚊”送嫁穿绿裤,虾蛄担盘勒腹肚,“映母灯”头前来照路,“憋李虾”举旗喊辛苦,毛蟹牵马走横步,鱼兵虾将来保护。
【注】“呗”:要,将要。“呗讨补”:要娶老婆。“草蚊”:螳螂。“映母灯”:萤火虫。“憋李虾”:仙游话,晴蜓。莆田有些地方人称之为“田咪叉”。
“碓”圆碓圆仔,正月买瓜仔。瓜仔青,瓜仔红,先生放假捉草人,草人窝,“课”鱼锅。鱼锅“蒂”,“课”鸭蛋。鸭蛋“客”,担花蛤;花蛤母,担鸡母;鸡母啼,担“蔗犁”;“蔗犁”“胡”,担夜壶。夜壶“蒂”,“煞”了“刀”“杀气”。
【注】这首民谣为两个小孩或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盘腿对面坐下,边合唱边以左右双手“碓”自己的膝关节。
“碓”:即捶,手握拳轻打。“圆仔”:旧时铜钱板子,即孔方兄。 “课”:打碎。“蒂”:把柄。“客”:壳。 担:挑。 “蔗犁”:有洞的勺子,即捞勺。 “胡”:捞起。“刀”:都。“杀气”:算了。
播放:弯袅好处讲八了
“弯袅”好处讲“八”了,“扒岭”“玉”拱桥,“罗岭”兔“盅”药,厮拍“丰满”“擦八屌”。“天欺”“粗桶”“吡”,“天直”染布石。正的有“唉待”,弯的“八俩”讨……
【注】此首民谣不完整。
“弯袅”:驼背的人。 “八”:不。“八了”,不完,很多。 “扒岭”:上坡。 “玉”用力撑成。 “罗岭”:下坡。 厮拍:厮打。 “丰满”:胸膛。 “擦八屌”:打不到。 “天欺”:倾斜。 “粗桶”:挑粪桶。 “吡”:箍木桶的木板。 “天直”:直立。 “唉待”:很多。 “八俩”:无处,没地方。
一支竹担浮啊浮,阿公叫我去牵牛,牛仔牛蛋我“瘪”牵,阿公叫我去种蛏,蛏仔蛏蛋我“瘪”种,阿公讲我大示众。一支竹担浮啊浮,阿公叫我去放牛,牛仔牛蛋我“瘪”放,阿公叫我去包“暂”,“暂”仔“暂”蛋我“瘪”包,阿公讲我大草包。
【注】“瘪”:不会。“暂”:粽子。
天没边,海没底,鸡仔出世没“老鸭”,鸭仔出世没“娘底”。
【注】鸡仔:小鸡;鸭仔:小鸭; “老鸭”:父亲。“娘底”:母亲。
拖笼“依弯”,番仔走番,番婆“白莲”到,老鼠偷煮“罩”,“罩”煮“八连”熟,一仔一片肉,肉“八连”买,喂“娘礼”,“娘礼”喂肥肥,拿灶厨下捶,捶扁扁,留做齑,齑做“八空”,塞“壁空”,“壁空”塞“八阵”,请阿妗,阿妗请“八梨”,请阿姨,阿姨请“梨”落粪池。
【注】笼:砻,农村一种脱谷壳工具。“依弯”:“拖砻”时发出的声音。“罩”:午饭。“八连”:还没有。“娘礼”:母亲。齑:节。“八空”:做不完。“壁空”:墙上的洞。“八阵”:塞不满。“梨”:来。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阅读:1043 |
【更多精彩,继续分享】
前一篇: 等待——少女之歌
后一篇: 过尽千帆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