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老爸痴呆,可我有时候却不相信。
晚上陪他看电视。我估计他看不懂,就拿着遥控器,边翻台边说:“这台卖东西的是骗人的……这台音乐您不爱听……这台厮打好暴力……”与其说是我陪他,不如说是他陪我。翻到一台毛笔书法讲座,我就停了下来。
屏幕上有个学者在用毛笔示范写字。我问他:“您写得好看,还是他写得好看?”
他听了,哈哈大笑,眼睛都眯起来了,我也笑。他笑后,说:“他好看。”
他这么回答不知是谦虚还是实话。老爸小时候上过民国学堂,学过毛笔。他的字,虽然够不上是书法,但线条流畅,结体活泼,而且钢笔风格与之相同。我小时看他写字,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俨然就是个书法家。家里的日用品、农具上都有他的字,至今老家的一个米筛子的箍圈上还有他的墨宝:“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让他教我,他笑着说写得不好不能教。有一次父母不在家,我就拿起笔墨,在刚粉刷过的墙壁上写了一幅“作品”,写后端详了很久,洋洋得意。父母种田回来看到后,母亲大骂,白墙上居然涂了这么一大块黑污。当时乡下人能够粉刷墙壁是项了不起的工程。爸爸问我都写了些什么。我就弱弱地把全家的名字念了出来。这幅“杰作”直到前些年拆除旧房时才被毁掉。
听了他的回答,我以为他是随口说的,就又问道:“他写得漂亮,还是我写得漂亮?”
这次,他只微笑地答道:“看难晓。”(仙游方言:看不出来)
这个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既说明他看得懂书法,也有暗示我的毛笔字和那学者不相上下之意,这让我着实得意。
我接触毛笔字仅仅是出于爱好,无意于成就与否,且也不实用,所以至今未入法门。我有时在练字的时候,老爸就会过来看看。我也会问他“这字是什么?”、“我写得好看不好看”等等之类的问题。并非是在炫耀,而只是和他说说而已。他也很少评论。他的沉默,让我以为是他看不懂。
而晚上的这个对话,让我觉得老爸还是蛮有“智慧”的。
老爸的智慧不仅表现在言语上,有时他的行动也同样出奇地“聪明”。
有一回我切了些水果放在碗里让他吃,之后就上班去了。回家后也未注意到碗去了哪里,直到吃饭时才发现少了一个碗,四处寻找都找不到。我说,他总不会连碗都给吃掉吧,说不定是我们自己什么没掉了。那碗就如同马航飞机失踪一样,成了个谜。就在我们已经淡忘的时候,有一天家人在拖地,惊呼:看,那个碗藏在这里!我过去一看,在大厅一角的窗帘底下有些碗片儿——正是失踪的那个碗,只不过已经摔破了!我笑弯了腰。
小时候在农村,每到吃饭的时间,前邻后舍的人都会端着碗菜聚集在村头的大树下,边吃饭边张家长李家短的漫聊。我们小孩子最爱凑热闹了,小手端着碗也会挤进去。有时一不小心碗就掉到地上碎了。一开始我们还会拿着剩下的一双筷子回家,父母看到了,自然是顿痛骂。后来我们就“聪明”了,碗砸掉之后,干脆就把筷子一并扔掉。回家后大大方方再拿个碗盛饭来吃。那时多子女,多个碗少个碗一时三刻也很难被发现,等到母亲发现碗筷日渐减少时,已时过境迁,即使把我们都叫来训斥,无法破案了。而我们当中,肇事者总是窃笑。
这么聪明的老爸,你说他有没有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