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道:“你捉蟋蟀有什么用,我们宿舍时不时都有蟋蟀进入,很讨厌。”
以大人的心思来看待孩子的行动,真如隔墙读字,茫然费解。儿时乐于蟋蟀,比现在乐于手机更甚,一则可以在小伙伴面前夸耀,二则可以自娱其乐。那时不知道蟋蟀吃什么,心想,蟋蟀一天下来,必定是饿得叽里咕噜地叫。便扑得几只苍蝇,置于盒中或瓶中为其充饥。我时不时就来细细观察,多时,蟋蟀仍“不受嗟来之食”,我自是奇怪,想是到了晚上饥饿之时自会饱餐一顿的。
女儿插话道:“蟋蟀晚上会唧唧唧的叫个不停,害得我们都无法入眠。”此话信矣。
晚上我们酣然入眠。半夜,我被母亲揪起,一脸茫然。母亲骂道,你又去捉“红猴颠”(仙游方言,蟋蟀)了,唧唧唧地叫个不停,让人怎么睡呀!我眼睛半睁半闭,母亲的话似懂非懂,待要分辩,母亲又骂道,你那“红猴颠”放在哪里,快拿出去扔掉。这时终于明白了,原来是那些不识时务的蟋蟀,晚上居然欢乐地弹起了黑夜鸣奏曲了。父母劳累了一天,怎经得起如此的吵闹。可是我在半梦半醒之间,如何记得白天蟋蟀放在哪里,呃呃的半天是答不出话来。母亲只好下床四处翻寻。蟋蟀听有响声,早就不吭声了。母亲折腾半天,毫无结果,只好重新上床。不到半刻,“唧唧”声又起,我未入眠,寂静中听得真如耳边蝉声。这次母亲蹑手蹑脚,寻声而去,终于在房间的角落里查到蟋蟀藏身之地,一把将他们全部倒在室外。返身入睡,室内悄无声息,室外天籁时断时起。
蟋蟀是个神奇的歌手,从《诗经》直唱到现今。可惜现在蟋蟀声离我越来越远了,随之着远去的还有母亲半夜的责骂声。
女儿听了说道:“到我们宿舍来,你也不用去捉蟋蟀,整夜蟋蟀声都让听个够。”
我开心地笑了,我记忆中的蟋蟀声虽已远去了,却传到女儿的生活中,斯螽动股,莎鸡振羽那美妙的天籁将代代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