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旧事

学习,领悟

远去的蟋蟀声
作者:XX0594时间:2020-7-5
下午和女儿一起到公园跑步,路边树木郁郁葱葱,鸣蝉聒耳。女儿触景生情,说道,她们宿舍里终夜有蟋蟀如蝉一般高歌不已。我听了,儿时的捉蟋蟀的情景重又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那时父母整天忙于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我们便如一只自由的鸟儿,只恨天空太低了,终日爬墙入洞,上树下河,直玩到倦鸟归巢。每年夏季一项有趣的事就是捉蟋蟀。
入夏,蟋蟀们如说来就来的暴雨一般,一夜之间齐齐演奏起天籁之音了,引得我们心动手痒的。
要得到蟋蟀,首先得知道它们的住所。蟋蟀的家在地下,地面上往往有新土松松地堆着。在这些新土旁,会有一个深深弯弯的洞,不知其深浅。要是想徒手或用树枝沿洞掘进,欲尽其底而捕之,几乎是不可能的。童年轻松而巧妙的办法就是用“水淹七军”之计了。我们用瓶子一罐一罐往里灌水,洞太深,需要的水很多。我们不辞辛劳地远近取水,这样灌了约十几分钟,蟋蟀终于禁不住了,爬出洞来。小孩子手疾眼快,两个手掌拱成半球状,一扑。洞口周围满是泥浆,这一扑,泥浆四溅,沾着满脸满身。我们并不顾及这些,只是渐渐收紧手掌,食指拇指紧夹蟋蟀背部,装入火柴盒或玻璃瓶中,洋洋得意地哼着歌,继续寻找下一目标。
女儿道:“你捉蟋蟀有什么用,我们宿舍时不时都有蟋蟀进入,很讨厌。”
以大人的心思来看待孩子的行动,真如隔墙读字,茫然费解。儿时乐于蟋蟀,比现在乐于手机更甚,一则可以在小伙伴面前夸耀,二则可以自娱其乐。那时不知道蟋蟀吃什么,心想,蟋蟀一天下来,必定是饿得叽里咕噜地叫。便扑得几只苍蝇,置于盒中或瓶中为其充饥。我时不时就来细细观察,多时,蟋蟀仍“不受嗟来之食”,我自是奇怪,想是到了晚上饥饿之时自会饱餐一顿的。
女儿插话道:“蟋蟀晚上会唧唧唧的叫个不停,害得我们都无法入眠。”此话信矣。
晚上我们酣然入眠。半夜,我被母亲揪起,一脸茫然。母亲骂道,你又去捉“红猴颠”(仙游方言,蟋蟀)了,唧唧唧地叫个不停,让人怎么睡呀!我眼睛半睁半闭,母亲的话似懂非懂,待要分辩,母亲又骂道,你那“红猴颠”放在哪里,快拿出去扔掉。这时终于明白了,原来是那些不识时务的蟋蟀,晚上居然欢乐地弹起了黑夜鸣奏曲了。父母劳累了一天,怎经得起如此的吵闹。可是我在半梦半醒之间,如何记得白天蟋蟀放在哪里,呃呃的半天是答不出话来。母亲只好下床四处翻寻。蟋蟀听有响声,早就不吭声了。母亲折腾半天,毫无结果,只好重新上床。不到半刻,“唧唧”声又起,我未入眠,寂静中听得真如耳边蝉声。这次母亲蹑手蹑脚,寻声而去,终于在房间的角落里查到蟋蟀藏身之地,一把将他们全部倒在室外。返身入睡,室内悄无声息,室外天籁时断时起。
蟋蟀是个神奇的歌手,从《诗经》直唱到现今。可惜现在蟋蟀声离我越来越远了,随之着远去的还有母亲半夜的责骂声。
女儿听了说道:“到我们宿舍来,你也不用去捉蟋蟀,整夜蟋蟀声都让听个够。”
我开心地笑了,我记忆中的蟋蟀声虽已远去了,却传到女儿的生活中,斯螽动股,莎鸡振羽那美妙的天籁将代代延续下去。
0
下篇:一生只牵一次手
您的留言是我初心不改的情感之源!>

暂时没有评论
 访问量:507948
任何第三方若要引用、转摘本站信息,均需征得本站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侵权。本站信息为个人观点,若因引用本站信息而产生的任何情况,均与本站无关。Email:linmutou@163.com
闽ICP备14017840号-2